为深入开展“我是文明市民、要为城市争光,我是燕赵儿女、要为河北争气”活动和“牢记谆谆教导 不负殷切期望‘人人争做文明使者·携手共创美好生活’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擦亮“大爱唐山·尚德丰润”品牌,为加快“唐山城市副中心”建设凝聚力量,提供丰厚道德滋养,丰润区文明委在全区范围开展“文明标兵”评选发布活动!
丰润区2023年11月份第四期“周文明标兵”名单:
助人为乐:董洪彬
助人为乐:李守磊
孝老爱亲:张亚鑫
孝老爱亲:何宝娟
董洪彬:热心殡葬服务 推进移风易俗的贴心人
董洪彬,丰润区常庄镇崔马庄三村村民。董洪彬老人虽然年近八旬,在村里从事殡葬服务已经30余年。他是村民公认的殡葬礼仪师,从不收取个人费用。不论刮风下雨,还是三更半夜,只要接到村里有人去世的消息,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,为逝者做最后的临终关怀。殡葬礼仪结束后,他开始帮着忙碌白事的各种事宜,精打细算地操办,真正做到节简理事、文明理事。在操办白事的同时,他主动向村民做好宣传,教育引导大家孝敬长辈,把关心关爱做在平时,自觉摒弃铺张浪费、炫富攀比、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,有效带动了文明新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与此同时,他还组织十里八村的老人们成立了秧歌队,已吸纳40余位老人加入。每天下午,老人们聚在一起扭秧歌,不仅远离了牌桌、麻将桌,还锻炼了身体、愉悦了身心,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,带动了移风易俗,促进了乡风文明。
李守磊:有难就帮 热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
李守磊,丰润区火石营镇人民政府机关干部。今年38岁的李守磊,走上公益之路已经十余年。20多岁时,他就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公益活动。2013年,他发起组建了7人的“唐山义工小队”,专门救助困境学生,帮扶孤寡老人。2015年,得知滦南县伍庄中心小学需要微机设备时,他协助学校建成30平方米微机室,捐赠了价值6万余元的15台电脑和20套桌椅。2016年,为滦南县米官营中心小学捐赠图书3000余册。2017年,积极参加“红丝带”活动,为丰润区15名困境学生捐助1万余元的爱心款和物资。2022年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他出动2辆私家车为路北区防控办转运物资20余天,并为任各庄镇政府、任各庄派出所捐献酒精、洗漱用品等必需品30余件。十余年来,李守磊累计捐款捐物达18万余元。2023年,他到火石营镇人民政府工作后,发现大山里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好,但销路不畅。于是,他立即联系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几个朋友,网上直播宣传农产品。仅1个多月时间,就为潘家峪村4家农户销售板栗饽饽2万余个,带动增收4万余元。随后,他又联系市场,让粉条、红薯等农产品走出大山。针对今年冬季流感病多发的情况,他组织10余名志愿者,出动三台消毒机、三台液体喷雾器,为镇政府和辖区6所学校的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,营造了安全卫生的办公和学习环境。
张亚鑫:照顾患病婆婆 传承良好家风的好儿媳
张亚鑫,丰润区左家坞镇杨古塔村村民。12年前,张亚鑫与丈夫李明杨结婚的当天晚上,婆婆的精神分裂症突然加重。张亚鑫紧张得无法入睡,但她却选择了勇敢面对。为了让婆婆病情得到控制,她和丈夫商量,决定带婆婆去针灸治疗。在接下来的 20 多天时间里,张亚鑫每天都陪着婆婆去医院针灸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婆婆的病情有了明显改善。在婆婆生病期间,她从未有过抱怨,总是保持着耐心和微笑,始终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。除了照顾婆婆,张亚鑫主动操持家务,打扫卫生、洗衣服、做饭,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、干净整洁。农忙时,更是主动下地收拾庄稼,协助丈夫挑起生活的重担。在教育孩子方面,张亚鑫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。首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,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。她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品行,教导他们尊敬长辈、关心同伴、热爱学习。在张亚鑫的悉心教导下,孩子们谦逊有礼、品学兼优,形成了良好的家风。
何宝娟:悉心照料患癌公婆的好儿媳
何宝娟,丰润区欢喜庄乡高家庄村村民。1983年,何宝娟嫁给同村小伙儿崔宝生。婚后不久,公公查出胆管癌。她与婆婆一起伺候左右,让公公安详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年。十年前,婆婆又查出乳腺癌,需要做大手术。她二话不说,立即着手筹备手术费,向亲朋好友借钱。鼓励婆婆积极治疗,还叮嘱老人不用担心费用问题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婆婆手术成功。婆婆住院化疗期间,她精心护理婆婆大小便,悉心照顾婆婆服药、饮食起居。婆婆的病情和精神状态不断好转,终于出院回家。在家疗养阶段,何宝娟每天一睁眼就有忙不完的事儿:做早饭、烧热水,给老人擦洗身子、换洗衣物。为保证婆婆的营养全面,她在面条里加上蔬菜、鸡蛋、猪肉、鱼等,再给婆婆食用。十年来,在何宝娟的悉心照料下,婆婆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,逐渐恢复了健康。何宝娟用孝心、善心、细心照顾患癌公婆,书写了人间大爱,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两个女儿,孝老爱亲的好家风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