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,总会有波折
陈丽娜个儿不高,齐齐的刘海,娃娃脸让她看起来不像46岁的人。丈夫瘫痪那年,她刚刚33岁,那时应该更显年轻靓丽吧。
1998年,陈丽娜和秦峰结婚了。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,一家人没吵过架,没红过脸。过了不久儿子出生,一大家子过得幸福快乐。然而命运总喜欢与幸福的家庭开玩笑,2008年,丈夫秦峰因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住进了医院,由于病情严重,在重病监护室一住就是27天。“命虽然保住了,人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,不但丧失了劳动能力,而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就连吃饭喝水都需要别人喂。”说起当时的情景,陈丽娜几度哽咽,“丈夫从一个年富力强的大男人到瘫痪在床,我真觉得天都要塌了,这以后的生活可咋过啊。”
然而现实还是要面对。丈夫的突然生病,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,还欠了不少外债,全家五口只有公公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。为补贴家用,陈丽娜只能一边打工,一边照顾丈夫。“丈夫除了右侧手臂可以轻微抬起,其他身体部位全部僵硬,大小便失禁,不能说话,不能表达。”为了使丈夫身体有所好转,陈丽娜一有空就给他做按摩,定时检查被褥是否干净,每隔两个小时给丈夫翻一次身。最难的就数喂饭了,丈夫不会咀嚼,陈丽娜就把饭菜剁得细碎;丈夫吃饭不会张嘴,她就讲笑话,等丈夫被逗笑咧嘴时,趁机把饭送进嘴里。“每次给他讲我们年轻时候的事儿,秦峰就会很高兴。”尽管陈丽娜知道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,但为了鼓舞丈夫生活的信心,她咽下所有的泪水,给丈夫的是满脸的乐观。
然而就在丈夫生病半年后,婆婆又因高血压,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,治疗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,走路需要人搀扶。两个重病号,再加上公公年龄大了,身体也不是很好,陈丽娜不得不辞去工作,在家里边照顾丈夫和孩子,边帮着公公照顾婆婆。居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,为他们申请了低保,每月10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也仅仅维持两个病人的医药费。
为了让婆婆心情舒畅,病情好转,陈丽娜照顾丈夫的同时每天抽出时间带老人锻炼,扶婆婆到外面晒太阳;为了能让婆婆腿脚血液畅通,减轻疼痛,她每天坚持为婆婆洗脚按摩;担心婆婆觉得孤独寂寞,她总是尽量抽时间陪老人聊天,看着一天天忙碌的儿媳,婆婆总是心疼地说:“丽娜啊,你快歇会儿吧。”
你不勇敢,没人替你坚强
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美好的,但对陈丽娜来说,却包含着太多的辛酸和泪水……尽管这样,她也都默默承受着。
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,被肺癌折磨的公公经常发烧,甚至有时候烧得都开始说胡话了。但每次晚上当丽娜起来给大小便失禁的婆婆换褥垫时,也非要帮着儿媳一起换。陈丽娜明白公公是不想让她太劳累,但她又何尝不担心当时已经是肺癌晚期的公公的身体。婆婆瘫痪在床后,怕儿媳做饭麻烦,就谎称自己爱吃方便面,可丽娜还是把婆婆最爱吃的饺子端到面前……
虽然厄运不断降临,但这个家里的爱却从未停止,反而彼此依靠得更加牢固。2011年,公公去世了,2013年婆婆去世了。但直到现在,老两口还经常出现在陈丽娜的梦里,并嘱咐儿媳: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别太累了。”
儿子,是最大的安慰
“再苦再难,想想儿子,我心里就有盼头儿了。”
走进陈丽娜家,那是公公婆婆当年留下来的安居房,房间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。老式的海尔冰箱、20寸电视机,一个衣柜,三张床铺几乎就是家里的全部家当。虽然墙顶的墙皮已经爆开,但卧室内那满墙的奖状却格外显眼。“儿子是我们一家的骄傲,成绩很好,一直排在班里的一二名,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,现在已经是石家庄飞行学院的大学生了。”说起儿子,陈丽娜洋溢着满脸笑容。
也许多难家庭的孩子更加早熟。陈丽娜记得那年丈夫刚刚患病,上一年级的儿子这样问她:“妈妈,我在电视上看见一个小女孩的爸爸瘫痪了,她的妈妈就扔下他们跑了。我爸也瘫痪了,妈妈,你怎么不跑呀?”陈丽娜笑中带泪,她说:“我跑了,你爸咋办?这个家咋办?妈妈不走!”正是母亲的不离不弃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。从那以后,儿子变得更加懂事了。不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起居,还常常帮着妈妈做家务,照顾爸爸和爷爷奶奶。“自从他爸生病后,孩子没要过一件玩具。就只有一次,我见他太喜欢篮球,就买了一个不太贵的送给他。”说起没能给儿子创造好的生活,陈丽娜心中又是一阵酸涩。“儿子一天天长大,他能帮我撑起这个家了。”陈丽娜说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儿子对她说,“妈,有我呢!”
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”就是这样的一个在人群中不能再普通的人,十几年来没有出过一次远门,从未逛过一次街,从未在外面吃过一次饭,看过一场电影……她用自己金子般的心灵诠释着什么叫做最质朴的爱,什么叫做亲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