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步伐,在农业科研领域深耕细作,以科技手段不断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,适时调整产业结构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增收致富,推动农业产业绿色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,不断提升粮油作物科技含量
创建了吴事庄村老石家庭农场、娘娘庙村家禾家庭农场及张家洼村、饶家头村等六个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,共试验示范花生品种19个、冬小麦品种34个、玉米品种362个、蔬菜品种9个。从试验示范品种中共择优筛选出冀花572高油酸花生、龙堂1冬小麦、现代959夏玉米、奶油黄瓜等11个农作物新品种在我区进行推广。
二、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和预警,筑牢农作物绿色生长防线
充分运用现代化监测预警设备,织密农作物病虫草害保护网。设立娘娘庙村、张庄村等22个监测点,利用虫情测报灯、高空灯、草地贪夜蛾诱捕器、苹果蠹蛾诱捕器等专业设备,常态化监测病虫草害发生情况,同时加强田间调查,第一时间掌握病虫草害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病虫情报,适时指导大田防治。今年已累计发布病情通报12期。
三、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,夯实粮食丰产丰收基础
积极争取粮食生产各项补助资金,确保粮食生产安全。三年来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00余万元,用于购买磷酸二氢钾(帮助全区30余万亩小麦抗干热风、增加粒重)、发放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作业补贴、购买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所需杀虫剂、杀菌剂以及组织实施小麦“一喷三防”、玉米“一控双提”、“食诱剂”、玉米大豆“一喷多促”等统防统治项目。通过推动项目补助资金科学有效衔接,实现了全区小麦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覆盖,有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并增加了产量。
四、强化农业技术宣传培训,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
利用各种媒体、培训教学和现场观摩等方式,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50余期,重点做好高素质农民、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,累计培训田秀才、土专家等1200余人。此外,通过深入田间地头、微信、电话等进行农业技术指导,共指导5000余人次,解答各类技术问题2100余个,力促农业科技效应最大化。
五、抓好农业废弃物有序回收,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
通过“互联网+可追溯系统”,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并运营。搭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信息监测平台,将全区300家农资经营主体(含20个经营大户)纳入监测范围,组织安装“农药包装售退终端”,引导各经营主体及时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并上传相关数据,交由第三方公司完成收集、清运到无害化处理一站式运营,确保全过程可追溯、可监督。力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0%以上。在今天的浭城大地上,农业科技的源头创新、遍及乡村的农业技术服务、大量涌现的职业农民,正改变并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。科技,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还促使农业特色品牌经济、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等新模式、新形态风生水起。下一步,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坚持科技兴农,不断优化科技服务、提升农产品品质,让科技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